冲虚庵,俗称金花树。右前距“治世玄岳”石牌坊约一华里。背靠终南山,庵自左至前有碧波荡漾的丹江口水库环绕,形成了一条绿色水带。历史上建筑规模宏大,面积延伸到山前沟口,庙宇房屋百余间,前有门二道,第一道为永乐年间敕建的石牌坊一座,唐代古柏右设立小山门为第二道门,沿途古井三口,海拔200米。冲虚庵于解放初期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入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,2000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冲虚庵始于唐代,元代毁于兵燹,明永乐十一年重建,明末复毁,万历三年重修。终南山酷似一只巨型蝙蝠,两翼舒展,他象呵护幼儿般把冲虚庵庙宇紧紧环抱,庙宇坐北朝南,地势开阔、向阳,建筑依蝠山正身顺势而建,聚气藏风。受丹江口库区影响,这里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自然植被丰润,环境清幽。此庵也是武当山三十六庵堂中保存较完整的一座。史上又称它为蝠山(福山),的确它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。现存祖师殿、皇经楼、吕祖楼、三官阁、东西配殿、东西道院等建筑。殿内供奉玄天上帝、吕洞宾、张三丰、三霄娘娘、文武财神、慈航道人等圣像。现存祖师殿,为砖木结构,五脊硬山顶,六格屋架,干摆小青瓦屋面,前为廊,后为檐,面阔5间19.89米,进深4间11.5米,通高9.6米。皇经楼2层,紧靠终南山坡,砖木结构,硬山顶,抬梁式木构架,前为廊后封檐,小青瓦屋面,面阔5间11.95米,进深8.39米,通高9.7米。
庵前有古井一口,传说出自“有虞氏帝舜”之手,舜是上古一位贤君,十分重视水利和农业发展,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,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地形可知是否有水位。相传他在位期间,巡视武当旱情时发现此地有地下水可以灌溉农田,于是亲手开挖,果然挖出一股清泉,后人为了纪念舜帝的恩德,历代修葺该井,一直延续,明代武当大兴之时,工部侍郎郭琎命工将舜井用青石砌筑,武当山志仍然记为“舜井”。舜帝(公元前2184年—公元前2084 年),三皇五帝之一。舜,为四部落联盟首领,以受尧的“禅让”而称帝于天下,其国号为“有虞”,故号为“有虞氏帝舜”。帝舜、大舜、虞帝舜、舜帝皆虞舜之帝王号,故后世以舜简称之。舜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。他不仅是中华道德的创始人之一,而且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。《尧典》所记舜的主要事迹有:命后稷按时播植百谷;挖沟开渠以利灌溉;疏通河道,治理洪水;公布五刑,除去四凶族。舜知人善任选用能人,如舜任命了许多官职:命禹作司空,主平水土;命弃作后稷,主管农业;命契作司徒,主管五教;命皋陶管理五刑等等。舜为首领时,把各项工作都做的很好,开创了上古时期政通人和的局面,所以舜成为中原最强大的盟主。舜即帝位后,广泛征求四岳等大臣的意见,惩罚奸佞,举贤任能。一方面,他把共工、獾兜、三苗三人分别流放到北、南、西三方,又在羽山处死了鲧,使得边疆皆服,民族和睦。另一方面,他启用皋陶等二十二位贤人,使其各建奇功,百业兴旺。其中著名的,就是启用了贤人禹接班。舜井旁有古柏一棵,传说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所植,树高耸数丈,胸径达1.5米,四季青绿,明代朱灼方有诗赞曰:“老树参天峻,经冬夏历春。绿荫长不减,留复去来人。”古柏凡遇丰年也绽放出金花蔟簇,招惹大批游客前来观赏。古柏开放金花并不是子虚乌有,它有一段真实的故事记载于山志中,相传在明万历年间的一个“三月三”施舍庙会,冲虚庵道院异常热闹,这天善男信女纷纷到冲虚庵举办行善庙会,午时斋饭过后,又来了一名流浪讨食者,伙夫不给其食惊动了主持,并受到了严厉的呵斥,怨气不给乞讨者米面精粮,随便将早餐剩饭玉米碴舀了一瓢,流浪汉怒气将饭泼向柏树之上,顿时古柏满树金花,惊愕了在场的数百名斋公,众人俯首叩拜,当人们醒悟后寻找这位流浪汉时,哪里还有他的半点踪迹?原来他是吕洞宾下凡视察民情来了,众斋公深信不疑。自此冲虚庵之名随被金花树替代,几百年来了其名再也没有改变过,甚至连附近村庄的地名也以金花树取而代之。
“冲虚”,意为淡泊虚静,源于《冲虚经》。属于早期黄老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。为列子及其学派所撰。其思想主旨接近老庄,追求一种冲虚自然的境界。在《冲虚经》的种种名言及寓言故事里,都体现了道家对精神自由的心驰神往,而它宏阔的神野、精当的议论和优美的文笔又使人领略到子学著述隽秀、凝炼而警拔的散文之美。
冲虚庵历代都是道家修心养性修炼内丹的场所,内丹修炼者长期通过自我反省、体察,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。炼性者尊崇博学笃志,切问近思;神闲气静,智深勇沉。责勿太严,教勿太高。毋以已长而形人之短,勿因已拙而忌人之能。有智而气和,斯为大智。修已以清心为要,涉世以慎言为先。注重健脑养神,闭目静心、闭目观想、真诚修身。提高自身修养,使心灵纯洁;通过自我反省体察,提高自己的品德,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。